关于创意的思考

那天朋友和我聊通宵,给我做职业规划的时候,问了我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感动」,一个是关于「创意」。

关于创意

本文记录的是后面的这个问题:你做过的最有创意的事情是什么?

感觉我不会从设计或者艺术的角度来想我的创意,可能一是我的梦境蛮有创意的,二是我对数据的思考。

在来公司的第1天做的还并不是语音算法这个产品,而是数据分析平台。

这个产品当时是为了解决老师给学生的打分普遍太高,导致学生上单元测评课的时候大部分的学生都得了接近满分。这就没有办法更准确客观的衡量学生到底是否真的学会了,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怎么样?如果我们需要定位学生本身的能力水平和他的学习状况,首先就要有一个准确的测评系统,来评估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语言知识等丰富度。

基于做提高学习效果的项目下,我先基于已有的业务做了大量的课程数据,分析包括分析用户的群体在每个阶段的上课视频,课后作业,课前预习等等。

但是这个分析都是很偏个人化的,所以我在分析从数据分析的客观维度上,先探索出一套相对标准化的语言表达体系,比如说,在这数据分析的时候,我带了一帮实习生看这些视频的课程,但是会发现,大家的语言表达导致标签数据不可用,比如~和不专心听讲,这两个词的表达的是一个意思。

而这种分析的写法、标签分类太常见了。【这个问题我后来查资料说的是关于多模态的其中一种技术难点:多模态数据的不对应,如从图像到文字,从文字到图像,都是“一对多”的过程,会有多种的描述和呈现;】

在前段时间,我的朋友在问我,你觉得你做过最有创意的事情是什么?我想了老半天,我在想,我好像不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人,什么叫创意呢?我不会画画,也不会写小说。我觉得这两个是非常需要创意才能做的。

从我的能力范围角度,什么叫有创意?就是我在不经意的间(只有因为不经意,所以才叫创意,刻意就不叫创意了叫努力),找到了一些很重要的而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在别人看不懂我的文字 也听不懂我在说什么的时候,我在这一个点上做了探索,我在做这个数据分析的平台,虽然一开始这个项目我接手是为了解决因为成绩不好而退费的商业指标,但是在我看了课程,我一直在想,我们到底要怎么找到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如何通过找到这种关系来挖掘出教学服务(老师-教学服务-学生)本应该有的更大的价值?

这个问题我从刚进公司做这个事情,想到现在了还在想。

我在想,就像我们小学上学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喜欢一个老师,不喜欢另一个老师?是因为老师的语言能力问题?还是情绪动作表情?还是表达逻辑?还是口音样貌特征?还是一些怎么样的隐藏在数据之下的隐形能力?

其他人并没有发现这些,或者说也许发现了,但没有想要去探究,能不能挖掘出这个关系。

而我后来从很个人的思考,就纯好奇,到找到一些相关理论的书籍,包括从认知科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等等,我全都摸了一遍。在我后来发现我很个人化的思考,并没有办法用更客观的数据分析方法,比如说像社会学的角度 涂尔干分析《自杀论》那本书一样,我是否能够通过理论知识来分析这样一个 AI 教育产品?

我在不断思考,我们人类到底如何学习?

老师的角色是如何给我们传递文化知识,教会我们语言技能,包括我们的社会交流,情感沟通,社会意识,伦理道德等观点的互动下,我通过一个一个产品所问题带来的创意性的思考。

我找到了用认知框架去分析学习的本质,我用教育心理学去思考儿童如何习得外显知识的信息输入和内隐知识的获取,又用社会学的分析工具帮我找到隐藏数据的抽象框架…

我大致能够想到,这个数据分析平台如果可以往后做下去,,我一定会让它从简单的找到小问题到提高客服等内部人员的效率,从而有一套更好的分析工具让大家的知识经验沉淀出数据价值,再通过产品的设计,将这些价值传递给老师质检和教研部门,从教育的角度整体来提高老师服务。这是我对我自己的这个创意的理解。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创意的想法。


比较发散且零散的记录~

这是我的原创文章,如果觉得不错,可以打个赏~